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青陵蝶梦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青陵蝶梦,倒挂怜么凤。退粉收香情一种,栖傍玉钗偷共。
愔愔镜阁飞蛾,谁传锦字秋河?莲子依然隐雾,菱花暗惜横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蝴蝶双双在花丛中飞舞,么凤鸟倒挂在枝头上,惹人怜爱。蝴蝶交尾褪粉,么凤鸟将好香收藏于尾翼之间。它们在退粉收香的时刻种下深深情根,在美人的玉钗旁边嬉戏,双栖双宿。
阁中悄寂,只有飞蛾相伴,是谁在传递着相思的书信?情人的心意始终让人捉摸不透,镜子里只见她目光流盼,令人怜惜。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
青陵蝶梦:比喻与妻子别离。
么凤:羽毛斑斓五彩,为川西南名鸟,亦称“桐花凤”。
退粉:“退”同“褪”,退粉在这里指蝴蝶交配。
玉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卢氏的死去对纳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写下这首悼亡词,既是为了安慰妻子的在天之灵,也是给自己的这段感情一个交代。

参考资料:完善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第87页

赏析

  这首《清平乐》笔端细腻轻柔,几笔勾勒便将一份怀念清晰画出。令思念如同一幅工笔画,实实在在地立于人们眼前,仿佛是一种可以观摩、可以触及的实物。

  “青陵蝶梦”,源自一个典故干宝《搜神记》中的一个典故,宋康王贪图韩凭妻子的美貌,强行将她夺走。韩凭对宋康王心生怨恨,但又无法反抗,最终选择了自杀。韩凭妻子最后也从高台上跳下自尽,衣服最后化成蝴蝶,高飞而去。这个典故是指离别的妻室,纳兰在这里隐喻去世的卢氏。

  卢氏对纳兰的影响是巨大的,纳兰在后期为她写了很多词,这首词为其代表,甚为感人。纳兰与卢氏曾被上天眷顾过,不过时间太过短暂,纳兰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这幸福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清平乐·青陵蝶梦》是一首描写分别思念的小词。词的上片通过用典来隐喻去世的卢氏,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通过对屋内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满爱情的回忆之情。全词典丽深婉,意蕴深厚,流露出一种刻骨铭心的苦楚,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田家

宋琬 宋琬〔清代〕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息争

刘大櫆 刘大櫆〔清代〕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日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肢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战?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 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坛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